|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9-10 10:46:01
|
只看该作者
之前说到国内最早量产的提升桥为后置单轮拖桥,主要以专用车为主没有全面开花。国内提升桥的迅速发展就要从04年全国大范围治超说起,大家都知道公路部门认定的超限标准是按照轴数来确定的,每轴10吨,最多6轴55吨。提升桥开始也能算一轴,在载重的时候放下加大接地面减少对公路的压强,在空载的时候收起降低轮胎磨损和行驶阻力。
在早期的牵引车和载货车上比较流行单轮气囊提升桥,北汽福田以及一汽解放把它配置在牵引车驱动轮的前面,这种车型拖3桥挂车的时候装载按照6桥车的重量标准,实际在行驶的过程中很多车主为了降低轮胎的损耗提升桥都在提升的状态,钻了政策的漏洞对保护公路毫无益处,所以当时陕西的公路部门出了一项规定,气囊的单轮提升桥不算做计重的范畴,并且要求过往车辆卸掉提升桥上的单轮。这条政策把当时跟风购买此类车型的用户着实害苦了,在陕西5桥带单轮提升的载货车很多,去掉了提升桥上的轮胎只能算做4桥车,实际自重还比4桥车大。所以那时候在路上看见提升桥上没轮胎的车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了。从那之后单轮提升桥也销声匿迹了大多变成了6*2牵引车等非提升桥车型。
单轮提升不认可,那双轮整桥提升的市场就来了。最早的用户选择单轮提升主要是看中了他自重轻,成本低的特点,而整桥提升跟驱动桥相比油耗和轮胎的磨损存在一定的优势,但自重和价格跟后双驱动的车辆比优势不是很明显,这种车型适用于平坦路面行驶,在泥泞湿滑的情况下反而会加大受困的危险,所以国内主推这款车的只有山东重汽。在其产品斯太尔王和HOWO上都有体现为液压油缸机械式提升桥,配置于驱动桥后面,听早期的用户说这种液压提升装置在重车得时候不易操作,并且故障率较高。基本属于长期放下的状态,很少有人重放空提,其实这样对保护公路有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