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恰好是反映本质的最有力证据。近期,一个快速崛起的茶品牌小罐茶红透了半边天,而我们通过这个表象,可以看到其本质属性,那就是其内在的优秀的品质,试想,如果小罐茶没有优秀的品质,仅靠营销,是不可能如此火的。
2017年7月,央视播出了一个三分钟长的茶叶广告,“小罐茶,大师作”的slogan和茶文化大师们竞相出镜,引起大量关注。与之相应的是另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小罐茶实现销售3亿元,预计全年将实现销售收入6-7亿元。小罐茶火了。
小罐茶
想到喝茶,很多人脑海中只有一种场景——几个人围坐在茶台旁,文火慢煮,经过少则几道、多则十几道工序后,举起茶杯,轻吹慢品。而事实上,这种场景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中已经越来越少,中国的城市化还将持续深入、中产阶级的大量增加,或许中国需要再多一种茶和场景的选择。小罐茶的应运而生,也就不必惊讶了。
营销好,产品就一定差?
小罐茶似乎是一夜之间就火起来的。
和北京马连道上的众多茶店相比,小罐茶是个很年轻的品牌:2016年7月上市,至今不过一年时间;算上此前一年的市场验证期,不过两年;再加上自2012年开始的调研时间,杜国楹和他的团队进入茶业市场,最多也不过五年。此前中国的茶企很少在央视这样的平台做宣传,也正是因为如此,小罐茶一宣传,很快点燃了消费热情。上市后的5个月,小罐茶销售突破1亿元,2017年预计增幅500%以上。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惊人,但了解中国高度分散的茶业市场的人都知道,年销售额六七个亿,在国内茶企中,已经能够排进前列。从这点来看,小罐茶是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一出手就给整个行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小罐茶线下店
也有人不这么看:杜国楹和他的团队此前没做过茶,不懂茶,他们上来就在央视打广告,玩的是营销炒作那一套,不去好好做产品。“小罐茶,大师作”的slogan,短时间内能吸引眼球,长期来看无法持久。
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洗脑广告就能狂卖产品,岂不是只要有点资本,哪个企业都能做大做强?这显然不对。人们很容易忽略的事实是:营销做得好的企业,背后都有对人性需求的洞察。对于如何定位市场、找到目标用户,如何激发并满足其消费需求,高手自有一套打法。杜国楹能够连续创业成功,不可能是个只注重营销炒作的人。
更重要的是,营销好,产品就一定差吗?马云曾评价雷军“会营销”,而雷军反复强调的是他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小米手机一出生就能够秒杀山寨机市场,打垮传统手机厂商,成为崛起最快的手机品牌,产品质量如果不过关,简直不可思议。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即使再便宜,几乎都已没有市场,这已是一个普遍的共识。
小罐茶的产品质量如何保证?对于这个考题,杜国楹倾注了近四年心血。
在决定进入茶产业后,杜国楹就带领团队深入全国产茶区寻找好茶。他们发现,中国缺的不是好茶,而是好茶的认知标准:如何让消费者便捷简单地买到真正的好茶。为此,他们用近四年时间,行程40万公里,找到并最终打动了中国八大名茶中堪称行业标杆的八位大师。这些大师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是世代制茶大家,代表了中国制茶技艺的至高水准。
由此开始,杜国楹团队开始搭建起小罐茶的产品体系:普洱熟茶、武夷大红袍、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茉莉花茶、福鼎白茶、滇红,共八类茶品。这些茶叶的共同特点是:覆盖中国茶叶的主流品类,市场认知程度较高;产区、原料、加工工艺和成品质量,都是对全国各产区茶叶的优中之选。考虑到很多消费者并不懂茶,对小罐茶的选品水平可能不放心,杜国楹邀请制茶大师深度参与,小罐茶的每个单品,都有全国公认的制茶大师把关。这种精益求精且充分考虑消费痛点的态度,正是杜国楹所称的“精品主义”。
小罐茶的精选原料
譬如“小罐茶普洱熟茶”,精选西双版纳核心产区百年以上古树的春茶原料拼配,采用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原勐海茶厂厂长、总工程师邹炳良先生自创的渥堆发酵技术精制而成。成品金毫满披,含芽过半;冲泡时茶汤红浓明艳,陈香高显。
小罐茶·精品好茶
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杜国楹团队打造的小罐茶,产品质量不仅毫无问题,而且从原料、采摘到加工、包装等的完整流程,都有严苛的标准控制,整体质量远胜大多数传统茶企。只要与杜国楹深入交流,就能感受到小罐茶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
这种精品主义追求,放在整个茶业市场上来看,越发凸显其价值。
事实上,小罐茶之所以能够在上市之后快速受到消费者喜爱,就在于杜国楹对消费者的深刻洞察,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爱喝茶,但不代表都懂茶,在购买茶产品的时候,内心也是没底的,好茶差茶并不能真正区分,而小罐茶让消费者的这种痛点消弥于无形,因为小罐茶从包装到价格到品质都是统一的,是绝对的货真价实,因而让消费者的选择变得简单,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从而成就了小罐茶的火爆。
|
|